EN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常见问题

前处理丝光

文章出处:常见问题 责任编辑:广东天盛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4-09-28
  

1、丝光的目的

改善织物表面光泽和手感:由于纤维的膨化,纤维排列更加整齐,对光线的反射更有规律,因而增进光泽度。

提高染色得色率:经过丝光整理后,纤维的晶区减少,无定形区增加,因而染料更易进入纤维内部,上色率比未丝光的纤维棉布提高20%,且鲜艳度提高,同时增加对死面的遮盖力。

提高尺寸稳定性:丝光有定型作用,可以消除绳状皱痕,更能满足染色和印花对半制品的质量要求。最主要的是经过丝光后,织物伸缩变形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升,因而大大降低了织物的缩水率。

2、丝光的原理

纤维发生了不可逆的溶胀,Na+水化程度很强,大量水被带入纤维内部,从而引起纤维剧烈溶胀。

丝光过程中,天然纤维素,也称纤维素Ⅰ,与烧碱作用,可生成碱纤维素。碱纤维素极不稳定,经水洗即水解并生成水合(水化)纤维素,再经脱水、烘干,得到丝光纤维素,即纤维素Ⅱ。

影响丝光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碱液的浓度、温度、作用时间和对织物所施加的张力。

3、丝光方法

(1)干布丝光/p>

传统的棉织物丝光通常都是将烘干、冷却后的织物在室温条件下用浓烧碱溶液处理,即室温下干布丝光。干布丝光工艺比较容易控制,质量也较稳定。但因要求烘干,能耗较大,生产周期较长。

(2)湿布丝光

湿布丝光可以省去丝光前的烘干工序,节省设备和能源。而且湿布丝光工艺中,因纤维膨化足,吸碱均匀,产品品质较好。但湿布丝光对丝光前的轧水要求高,轧余率要低(50%~60%),且轧水要均匀,否则将影响丝光效果。湿布丝光时碱液易于冲淡,因此补充的碱液浓度要高,并要维持盛碱槽内碱液浓度均匀一致。

(3)热碱丝光

常规丝光工艺是室温丝光(18~20℃),碱液较粘稠,不易渗透,易造成“表面丝光”,厚重紧密织物要获得均匀透彻的效果,困难更大。热碱渗透性好,但膨化较差。因此采用先热碱,后冷碱的丝光工艺。热碱的先期渗入,有利于冷碱液的继续渗入,使织物带有较多的碱量,产生均匀而有效的膨化。 

主要优点  

(1)丝光作用均匀,效果良好; 

(2)光泽、强力、尺寸稳定性都较常规丝光优越; 

(3)可与煮练工序合并,缩短工艺路线,降低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(在冷却前,使浸热碱的织物汽蒸10′,常压) 

4、丝光设备

常用丝光机有布铗丝光,弯辊丝光和直辊丝光机。以布铗丝光机效果最好,应用最广。

(1)布铗丝光机

由前轧碱槽、绷布辊、后轧碱槽、布铗扩幅装置、去碱箱、平洗机等部分组成。 

优点:张力易控制,织物缩水率、去碱效果比具它丝光机理想。  缺:布铗部分易产生机械性疵布,设备占地大。

(2)直辊布铗丝光机

由进布装置、轧碱槽、重型压辊、去碱槽、去碱箱与平洗槽等部分组成。

特点:常以双层进行,产量较高,丝光均匀,不会产生破边;机身较短,传动简单,操作方便,但扩幅作用差(纬回缩水率难达国标),这是其主要缺点。国内有的厂采用布铗与直辊并用,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
咨询

联系人

联系人

0769-88124837

联系人

黄小姐

13826974101

手机站

手机站二维码

扫一扫手机站